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
1.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主要體現在“十二個必須”:一是必須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高度把握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歷史方位;二是必須把推動各民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共同奮斗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務;三是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四是必須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五是必須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六是必須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七是必須堅持和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八是必須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九是必須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十是必須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十一是必須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十二是必須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
2.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四個必然要求”:是維護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鞏固和發(fā)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然要求,是黨的民族工作開創(chuàng)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3.黨的民族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就是要堅持正確的,調整過時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眾合法權益。為此,要把握好“四對關系”:要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正確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的關系,正確把握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正確把握物質和精神的關系。
4.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切實增強“五個認同”: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5.“四個共同”的正確中華民族歷史觀:遼闊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悠久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燦爛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偉大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6.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7.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要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要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學習教育中,深入總結我們黨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經驗,深化對我們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加強現代文明教育,深入實施文明創(chuàng)建、公民道德建設、時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導各族群眾在思想觀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現代化邁進。要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學習和使用。
8.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充分考慮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的實際,統(tǒng)籌城鄉(xiāng)建設布局規(guī)劃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完善政策舉措,營造環(huán)境氛圍,逐步實現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要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著力深化內涵、豐富形式、創(chuàng)新方法。要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tài)化機制,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搞好社會宣傳教育。
9.要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要根據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實際,以公平公正為原則,突出區(qū)域化和精準性,更多針對特定地區(qū)、特殊問題、特別事項制定實施差別化區(qū)域支持政策。要依法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依法妥善處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0.加強和完善黨的全面領導,是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證。各級黨委要認真履行主體責任,把黨的領導貫穿民族工作全過程,形成黨委統(tǒng)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tǒng)戰(zhàn)部門牽頭協(xié)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
二、民族政策知識
(一)中華民族共同體
中華民族共同體是中華各族人民在長期歷史發(fā)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團結統(tǒng)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民族共同體,是建立在共同歷史條件、共同價值追求、共同物質基礎、共同身份認同、共有精神家園基礎上的命運共同體。
(二)民族風俗與宗教傳統(tǒng)
民族風俗習慣,就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共同喜好、習尚和忌諱,包括經濟民俗、社會民俗、信仰民俗、文化娛樂民俗四個方面,有穩(wěn)定性、民族性、地域性、使用性、變化性、融合性的特點。民族風俗習慣中會摻雜一些宗教的因素。
民族風俗習慣與宗教之間雖然有聯系,但是也有很大的區(qū)別,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民族風俗習慣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涉及到各民族生活方方面面,它比宗教信仰更具有廣泛性。二是一種宗教自形成以后,它的教義教規(guī)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特點,比如說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都有上千年的歷史,但是它的教義和教規(guī)并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而風俗習慣就不同了,它會隨著各個民族政治、經濟、制度的變革,隨著科學技術文化的發(fā)展,不斷地發(fā)生變化。比如我們飲食的習俗、穿衣打扮的習俗,隨著時代發(fā)展不斷變化。
引導群眾正確區(qū)分民族習俗和宗教傳統(tǒng)。比如,清真飲食,屬于回族等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不應被視為宗教傳統(tǒng),不能以教規(guī)教義來定義清真食品。堅持從少數民族風俗習慣角度界定清真食品,不含肉類、動物油脂、乳類成份的食品不得冠以“清真”字樣,更不能把“清真”概念泛化到食品以外的領域。封齋屬于宗教傳統(tǒng),黨員不能封齋,更不能參加宗教活動。同時,要警惕和反對借宗教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
(三)“沙化”“阿化”現象的表現和危害
近年來,在民族宗教領域出現了“沙化”“阿化”苗頭,引發(fā)社會高度關注,主要表現在有的文化旅游場所宣揚阿拉伯人是回族的祖先,有的把阿拉伯語作為回族的民族語言,一些公共建筑用圓頂、星月及阿拉伯花紋、圖案等阿拉伯網格,一些少數民族婦女依照阿拉伯服飾,戴面紗、穿長袍,甚至蒙面罩袍,一些地方在宗教禮儀、經學思想闡釋等方面向阿拉伯國家看齊。
“沙化”“阿化”現象是錯誤行為,帶有明顯的“去中國化”趨向的危害性,如任其發(fā)展下去,將嚴重影響伊斯蘭教中國化進程,危害國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嚴重削弱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造成民族隔閡,影響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不能把宗教特點當作民族特點,應當堅決對“沙化”“阿化”現象說“不”。
(四)“清真”概念泛化
堅持從少數民族風俗習慣角度界定清真食品,不能以伊斯蘭教法界定。不含肉類、動物油脂、乳類成份的食品不得冠以“清真”字樣,更不能把“清真”概念泛化到食品以外的領域。在我國,清真食品特指依據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xiāng)、保安等10個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生產、經營的含有動物肉類及其衍生物的食品。
“清真”概念泛化,就是把清真食品的概念隨意擴大,把不含肉類、動物油脂、乳類成份的食品,如植物油、食鹽、飲用水等,冠以“清真”字樣,甚至擴大到清真食品以外的領域,如消毒餐具、餐巾紙、紙杯、化妝品等,個別地方甚至出現“清真通道”等泛化現象,對此應予高度警惕、堅決反對。
(五)阿語不是回族的語言,企業(yè)(飯店)的招牌、廣告和產品(商品)包裝不應當使用阿語
當代回族通用漢語,不同地區(qū)持不同方言。阿語(阿拉伯語的簡稱)不是回族的語言,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回族群眾也不認識阿語?!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二條規(guī)定:“本法所稱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guī)范漢字?!痹摲ǖ谑臈l規(guī)定:“下列情形,應當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的用語用字:(一)廣播、電影、電視用語用字;(二)公共場所的設施用字;(三)招牌、廣告用字;(四)企業(yè)事業(yè)組織名稱;(五)在境內銷售的商品的包裝、說明?!币虼?,企業(yè)(飯店)的招牌、廣告和產品(商品)包裝應當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的用語用字,不應當使用阿語。
(六)公民民族成份變更
公民民族成份變更的條件:公民民族成份經確認登記后,一般不得變更。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申請變更其民族成份一次。(一)父母婚姻關系發(fā)生變化,其民族成份與直接撫養(yǎng)的一方不同的;(二)父母婚姻關系發(fā)生變化,其民族成份與繼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三)其民族成份與養(yǎng)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在其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的兩年內,可以依據其父或者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請變更一次。
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重要論述摘編
我們講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一體包含多元,多元組成一體,一體離不開多元,多元也離不開一體,一體是主線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動力,兩者辯證統(tǒng)一。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形象地說,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里不同成員的關系。
——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9月28日)
(來源:《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
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就是堅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維護祖國統(tǒng)一,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和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堅持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堅持依法治國,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fā)展,鞏固和發(fā)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9月28日)
(來源:《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在我,各族人民就能眾志成城。民族團結說到底是人與人的團結。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團結重在交心,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民主黨派、人民團體都要行動起來,一起做交流、培養(yǎng)、融洽感情的工作,一起共創(chuàng)共建,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國家統(tǒng)一的人心防線就一定能筑得牢牢的。
——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9月28日)
(來源:《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fā)展、鞏固統(tǒng)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各民族之所以團結融合,多元之所以聚為一體,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源自中華民族追求團結統(tǒng)一的內生動力。正因為如此,中華文明才具有無與倫比的包容性和吸納力,才可久可大、根深葉茂。
——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2019年9月27日)
(來源:新華網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則。增進共同性,要增強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和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尊重差異性,要注意對各民族在飲食服飾、風俗習慣、文化藝術、建筑風格等方面的保護和傳承。共同性是主導,差異性不能削弱和危害共同性。保護差異是需要的,但不能固化強化其中落后的、影響民族進步的因素。
——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21年8月27日)
要引導各民族始終把中華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識要服從和服務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時要在實現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整體利益進程中實現好各民族具體利益。
——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21年8月27日)
中華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葉,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把漢族文化等同于中華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華文化,都是不對的。推動各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創(chuàng)新要在增強對中華文化認同的基礎上來進行,不能本末倒置。
——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21年8月27日)
物質和精神相輔相成,不是非此即彼,此消彼長,不是單選題。經濟社會發(fā)展并不自然而然帶來民族團結,并不自然而然帶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如果忽視“管腦子”工作,不恰當地強調特殊性和差異性,形成狹隘甚至極端的民族意識,就可能肚子吃的越飽,離心傾向越強。要賦予所有改革發(fā)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以維護統(tǒng)一、反對分裂的意義,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牢不可破。
——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21年8月27日)
依法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依法妥善處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把涉及少數民族群眾的一般性社會事務工作簡單歸結為民族工作,不能把涉及少數民族群眾的民事刑事問題簡單歸結為民族問題,不能把發(fā)生在民族地區(qū)的一般矛盾糾紛簡單歸結為民族矛盾。
——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21年8月27日)